10月26-28日,刚刚获得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Gregg L. Semenza院士到访bat365中文官方网站,开展学术交流和访问活动。此次是Semenza院士在获得诺贝尔奖后首次访问中国,首站即抵达bat365中文官方网站。(图文/党委宣传部 生物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 创意设计/设计学院 罗晓燕 莫志豪 编辑/周玉)
人物简介:
格雷格·塞门扎(Gregg L. Semenza),1956年出生,1986年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后成为该校教授。在1992年,他因发现低氧诱导因子(HIF1) 而成为现代低氧研究的奠基人。因为低氧及氧化应激反应是许多重要疾病的病理、生理基础,他的工作对肿瘤学及心血管疾病等的研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2016年获得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2019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小科普:
感到缺氧时,人体细胞就会分泌一种激素,让身体多生产点儿红细胞,尽快恢复氧气的供应。可见,缺氧并不可怕,因为人体细胞能够探测氧气的浓度,并随时作出反应。那么,人体细胞又是怎么做到的呢?美国医学家格雷格·塞门扎,和英国医学家彼得·拉特克利夫发现,这是因为在人体细胞中,有一种的细胞因子,叫作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他们发现,如果氧气浓度太低,缺氧诱导因子-1α就会进入细胞核,给相关的基因通报情况,让细胞赶紧做出反应。当人体不缺氧时,缺氧诱导因子-1α被人体当作垃圾分解掉了。
总结起来:他们帮我们弄清楚了氧气是怎么影响人体造血的。
这项发现的意义:第一,我们现在不少人都遇到的贫血问题,很多都是因为红细胞生成遇到了困难,那通过控制这个HIF,就有希望让我们的身体工厂加足马力,产生更多红细胞。第二,任何细胞生长都少不了供氧,尤其是这种需要大量氧气大量能量的癌细胞。如果我们可以减少体内癌症区域的HIF——当然说得更严谨一点,是设法“降低HIF相关基因的表达”——那自然在癌症位置的红细胞就会减少,癌细胞就可能因缺氧而衰亡。(转自“果壳”“林伯虎”)
评价:
评奖委员会对三位获奖者的评价:揭示生命中一个最基本适应性过程的机制,为人们理解氧气水平如何影响细胞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奠定基础,为开发有望对抗贫血、癌症以及其他疾病的新策略铺平道路。
中科院张华凤教授:格雷格·塞门扎是一位纯粹的科学家,国外好多机构邀请他做一些服务型的管理工作,他都不感兴趣,都是集中精力在实验室搞科研,把很多事情都辞掉了。每次和他聊课题,都会从他那收到很大的启发,无论是大方向的把握还是课题细节,他都特别的懂,聊完后我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bat365中文官方网站行程小贴士:
10月27日 星期日
10:00-12:00学术报告(地点:大学城校区音乐厅)
10月28日 星期一
9:00-10:30 与学院师生学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