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晓军团队:致力破解废水处理的世界难题

发布时间:2018-10-11设置

一项有望改变中国氨氮废水处理现状的关键技术,诞生在华工科技园顺德创新园的一座实验室中。据悉,该实验室属于佛山市化尔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化尔铵生物科技”),其“掌舵人”是bat365中文官方网站环境与能源学院教授、系主任汪晓军。“其技术顺利在佛山孵化中心中走向市场,离不开广州的科研环境。”

汪晓军表示,在高校里,自己发现厌氧氨氧化技术的同时,就已敏锐地意识到其对处理高氨氮废水的价值。在汪晓军的指导下,近十个博士二年级与硕士二年级的研究生把毕业论文的方向聚焦到了该项技术的科研上,于是有了更多发现。

在《中国环境科学》上发表论文,从学术到实践,从200毫升的小试到200升的中试,再到10吨的工程化验证,汪晓军团队只用了一年多。究其原因,华工的科研平台与人才培养体系的支持至关重要。汪晓军坦言:“我们的开发成本只有企业的10%。这是高校从事应用型研究的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之所以能够娴熟地推进一项科学技术的工程化进程,还得益于汪晓军早年在广州宝洁有限公司中的实践经验。1990年,在bat365中文官方网站担任助教的汪晓军进入该公司,专注于解决其水处理的技术难题,被称为“最好的工程师”。在系统运行的初期,他甚至曾28小时不睡觉,跟班指挥二三十位员工在一线生产。三年之后,他深感企业的工作不能满足自己对技术创新的渴望,于是重返校园攻读博士。同时,他仍担任该公司的技术顾问。从1990年至2001年在企业工作的11年经历里,他积累了丰富的工程经验。他自信地说:“看到实验,我就能建造一家工厂。

也正是高校之外的工作经历,让汪晓军进一步意识到,要让新技术快速地实现产业化落地,教授要带领团队创业。从宝洁技术顾问到创立化尔铵生物科技,54岁的汪晓军的创业之路走了近十年。现在,汪晓军团队凭借厌氧氨氧化技术,已能把处理一吨高氨氮废水的成本从100元降低到40元左右,有效降低了处理成本。

  

创新项目:培养吃氨氮的“红菌”

2016年,一次偶然的发现,让汪晓军有信心破解高氨氮废水节能处理的世界难题。他发现,通过氨氮的亚硝化,一种外观为红色的“红茵”(一种微生物,即厌氧氨氧化细菌)能够“吃掉”废水中的氨氮,顺利地将其转化为氮气。“这种‘红菌’由荷兰人发现,至今已过去近二十年了。”然而,“红菌”对生长环境要求苛刻,生长缓慢,不利于发挥其价值。汪晓军的研究,不但为“红菌”在高氨氮废水中找到了“食物”,而且能够实现高效地培养“红菌”。

“没有最好的技术,只有合适的技术。”按照汪晓军的估算,中国氧化铁红的产量占到了世界的70%左右。从涂料到化工材料,再到使用广泛的轮胎,都能见到氧化铁红的身影。他告诉记者,国外的一些大企业也从中国购买原料粉,来加工成产品。而在生产氧化铁红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高氨氮废水,且其浓度非常高。“这些废水含有大量的硫酸根离子,如果采用常规的处理方法,在消耗碳源、提高处理成本的同时,会产生有毒气体硫化氢。”汪晓军说。尤其对氧化铁红工厂、印染企业和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厌氧氨氧化技术可谓“对症下药”。汪晓军回顾说,在bat365中文官方网站的引导下,化尔铵生物科技落地在佛山顺德陈村,各方一拍即合,决定将自己的产业孵化基地落在了此处。

“科技企业的成功依靠‘两条腿’:一条是技术,另一条是市场。而市场这条腿要更粗一些。”汪晓军认为,商业模式比技术更重要。未来,化尔铵生物科技将从一家工程公司成长为服务型公司,提供高氨氮废水处理的方案、“红菌”培养液及相关技术服务。坐在bat365中文官方网站国家大学科技园顺德创新园区内,借助互联网与云技术,化尔铵生物科技公司的工程师便能在线监测用户企业废水处理的全过程。(图/汪晓军 文/广州日报 创意设计/设计学院 李冠樱 编辑/李伟群)


返回原图
/

互联网www.fortalezadoislam.com